close

月初來參加一場宋代茶文化與建窯茶盞的活動, 覺得很有收穫. 其實來之前我都不知道內容是什麼, 結果有點像是意外的jackpop 呢 :P

DSC_1080

到的時候比較晚了, 舒服的位子都沒有空了, 更好~和一堆茶盞坐在一起^^

DSC_1041

點了一杯COE拿鐵, 得到小狗熊拉花^^. 不過今天是不是牛奶溫度太高? 牛奶自然的甜味不見了...

DSC_1042

一開始前半場講的是宋代茶文化發展背景和慨況, 主講人非常的會引經據典, 茶真的是文人雅士最喜歡的創作題材之一. 上課到一半, 越聽越覺得: 我是在上日本茶道課嗎? XD~ 實在和之前學習過的日本茶道用語都一樣啊~ 像是"點"茶, 我一直以為這是日文的動詞用法, 但其實點茶是宋代泡茶的講法呢. 真是土氣啊我. 建盞是因為日本僧人在十二世紀將中國禪院的茶飲方式, 茶碗和茶樹帶回日本而在日本形成一股風潮, 日本實在太會保存和發揚文化了啊.

建盞會受到歐美人士的重視始於1935年, 每國人James Marshall Plumer來道建陽地區找尋建窯遺址, 之後Plumer寫了有關建窯的書並在美國的大學成立研究單位, 開啟了歐美人士研究建窯, 也讓建盞的研就因此受到重視. 1960年以後, 中國政府先後對建窯遺址做了四次大規模的挖掘研究, 接開建窯的神秘面紗.

接下來主講人仔細講解茶盞. 下圖右邊的是匣缽, 也就是燒製茶盞的製具, 在茶碗底部用一塊黏土黏住, 放入匣缽內. 下面這個就是燒完後, 黏土黏住拿不出茶碗的整套匣缽+茶碗, 還真可愛~

DSC_1043

匣缽下面是尖的, 可以一個個匣缽疊上去, 一次入窯去燒.

DSC_1047

底部的黏土, 黏在茶碗底下, 可見良率有多低啊.

DSC_1051

茶碗底部還會有銘文, 那塊小黏土製具也有轉印到銘文, 又是一個可愛~

DSC_1049

接下來認識建窯的四種碗形. 束口碗, 碗邊會有微微凹進去一圈, 方便就口.

DSC_1063

撇口碗, 碗邊緣是外展開的.

DSC_1060

敞口碗, 又稱斗笠碗, 反過來看就是個斗笠的形狀.

DSC_1059

斂口碗, 仔細看碗邊會有微微的向內收斂, 這種碗形幾乎也都是小型碗. 15cm以上的是大型碗, 11-15cm為中形碗, 11cm以下的就是小型碗. 小型碗還真可愛, 讓我覺得拿來喝清酒也很合適啊 :P, 不是跟平杯很像嗎?

DSC_1058

依照紋飾還有六種. 下圖是白點鷓鴣斑. 白點是因為二次施釉而來的.

DSC_1075

兔毫斑, 碗上會有如兔毫斑細紋, 還有分金銀褐色斑. 好的兔毫斑要斑紋由碗底朝上.

DSC_1073

油滴班. 油滴也是有金銀色, 銀色的油滴常帶有紫色.

DSC_1070 

鐵鏽斑. 鐵鏽斑也是二次施釉形成的刷紋.  另外的純黑釉和雜色斑我竟然沒拍到啊啊啊~~~ 純黑釉就是利休最愛的那種嚕~ 在日本則叫天目碗, 是因為這種碗是經由天目山被帶進日本的. 黑釉碗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宋代是白茶盛行, 經由黑釉襯托, 更能黑白分明, 當然配上鮮綠的抹茶色也很瑰麗.

DSC_1076

另外, 最珍貴的就是曜變盞, 曜變盞是因為窯內溫度變化而自然產生得有如小泡泡的斑紋, 目前中國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曜變盞, 曜變天目三絕分別收藏在東京靜嘉堂、京都的大德寺龍光院、大阪藤田美術館. 雖然只能透過照片來欣賞, 但是盯著曜變盞幾秒, 竟讓我覺得有如一個手掌大的宇宙星辰, 瞬間, 我彷彿懂得千利休的心情..... 最漂亮的是在東京靜嘉堂內, 讓我借用google上的圖片, 不過我想是因為打了光, 所以讓曜變的結晶色澤更為異樣瑰麗.

曜變盞  

建盞的故事和學問真的是無法在這短短兩個小時聽進, 很珍惜這樣難得得學習機會啊~

DSC_1046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